您好!  欢迎来到437ccm必赢国际

当前位置:首页 > 必赢国际优惠大厅

【本科教学】南湖云端教学工作坊第二期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25    字体:[增加 减小]    打印网页   

南湖云端教学工作坊第二期于1122日下午成功召开。南湖云端教学工作坊在本科生院的指导下,由437ccm必赢国际、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华中科技大学437ccm必赢国际、东北大学工商437ccm必赢国际共同主办。本次工作坊由437ccm必赢国际周金帆老师主持,邀请到了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陕西科技大学的林营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工作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百名青年教师参与。


林老师以“教学创新大赛背景下课程教学建设改革经验分享”为主题,凭借深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她对教学创新大赛通知文件及评价的关键点等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读,并以参赛获奖作品为例详解介绍了如何撰写成果报告,对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及信息表撰写要点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也从多角度分享了备赛、培育、评审全阶段的感悟与反思;从教育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变革,强调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


林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应该紧扣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三个重要方面制定。课堂展开更要深入挖掘痛点问题,从内容先进性、资源多元性、实践丰富性、方法灵活性等方面多方位进行考量。同时遵循进阶式理实双重驱动的创新方法与途径,采取培养高阶思维的方法手段,建“学习共同体”修“学问思辨行”;师生共建思政案例库、“三课堂”联动育人,在课程思政方面递阶迭代;提升评价维度、延伸评价深度、扩展评价广度在评价体系方面提供进阶动力;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学科前沿课题、实际案例教学等进行阶次化重构;并通过学科前沿与工程实际相融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虚拟仿真与课堂实验相融合实现课程资源多阶立体化。


同时林老师也对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清晰的介绍,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学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还应对教与学双向过程的深入理解。学业成绩的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确保客观和公正,根据反馈信息调整策略。(不仅包括传统的考试和标准化测试,还应涵盖对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高阶认知技能的评价);自我评价能力同样重要,教师应在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自我审视,这种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驱动力。


此外林老师分享了自身感悟与反思,林老师强调首先要凝聚团队力量,教育工作不仅依赖于单个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管理者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合作。团队合作能够促进资源共享、创新教学方法、共同解决教学难题,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更好达成;应关注细节,深入挖掘创新效果与创新路径,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进行持续优化与改进;力求尽善尽美,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卓越,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关注学生需求,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育质量达到最佳状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育人使命;通过关注细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内容更加精准、有针对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教育教学要全程尽心竭力,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投入充分的精力与热情,从备课、授课到课后辅导,都要用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互动环节中,各位与会教师积极参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与见解。与会教师们与林老师一起,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创新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将课堂内容与最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参与感。大家还共同探讨了如何构建更具互动性的课程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此外,教师们还分享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如何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前瞻性,教师们表达了他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探索。这些经验分享不仅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体现了教师们对教学创新的持续追求和对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坚定信念。

南湖云端教学工作坊第二期以“教学创新大赛背景下课程教学建设改革经验”为主题,聚焦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为高校教师们提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这场盛大的学术活动,吸引了广泛的青年教师参与,激发了大家对教学创新的浓厚兴趣。南湖云端教学工作坊还将继续邀请在教学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围绕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多方面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教师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支持。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工作坊将不断助力教师们提升教学能力,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持续动力。

 

来源:教学办

                                                  撰稿:杜文慧

                                                 审稿:张光磊